近日,豐田汽車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豐田中國”) 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荒地鄉欒家灣村西溝自然村(以下簡稱“西溝村”)舉辦“禮·山溪——豐田隆化可持續發展鄉村項目”啟動儀式及志愿活動。
豐田(中國)總經理前川智士在啟動儀式上表示,本著“敬畏”與“節制”的理念,豐田中國將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通力合作,借鑒日本的“里山模式”,以“生物多樣性保護+自然教育”為核心架構,從自然環境改善、傳統民居院落保護、村落美化和產業支援等內容著手,使這里成為一個環境優美、充滿生機、人人向往的北方村落。
前川智士強調,日本所說的“里山模式”,是指涵蓋村落及其周圍環境的整體地景,包括諸如次生林、草地、稻田、果園、菜地、溝渠、池塘等多元土地利用的農業生產地景,以及由此形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農耕文化,是一個人與自然復合的農村生態系統。
隆化縣荒地鄉欒家灣村黨支部書記、主任謝志超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,灤家灣村行政管轄有三個自然村,西溝自然村便是其中之一。西溝自然村位于河北省隆化縣冀北山區,平均海拔1000米。西溝自然村主要經濟以種植玉米和牛羊等畜牧養殖為主,人口132人。西溝村縱深5公里,其北部山地,荒山寸草不剩,裸露丑陋,水土流失嚴重,地質災害特征明顯;南部荒山樹木蔥蘢,但沒有章法,肆意生長;一條發自山泉的小河,從村子中間流過,清冽的泉水流出十米后,就被垃圾、雜草淤塞。山林因養殖牛羊放牧,破壞了植被。
西溝自然村目前現狀:山林因養殖牛羊放牧,破壞了植被
手繪<可持續發展愿景圖>
基于西溝村當地的環境,豐田中國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具體制定了四點可持續發展方案,包括自然環境改善,鄉村傳統院落的保護,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援以及自然教育。
前川智士指出,豐田中國一直以來以“成為環境領域優秀的企業”為目標,按照“生存-生活-生態”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環境舉措。首先,“修復受破壞的自然環境”,豐田自2001年起接近20年連續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開展植樹造林活動,累計直接投入資金超過4,320萬元,植樹超過560萬棵,綠化總面積超過5萬畝,為河北豐寧以及京津冀地區的環境帶來了切實的改善。
“防止日常生活引發的環境問題”,豐田中國社會貢獻部室長范廣寧介紹,豐田連續多年實施“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”和“種子力量環保行動”,積極支持民間環保力量,并搭建公眾參與的平臺,努力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身邊環境問題的解決。
“人類與自然良性互動,維持自然并不斷豐富自然”, 范廣寧還表示,本次的“禮?山溪——豐田隆化可持續發展鄉村項目”正是從這種考慮出發,努力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良性生態環境。
談到“豐田想通過公益傳遞些什么”,豐田(中國)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,從內部效應來看,很大地提升了員工的自豪感。豐田中國在河北豐寧種了約 560 萬棵樹,如果按 1 米一棵來計算,大概相當于綠化了一條220公里的高速公路,這對員工來說還是比較震撼的。
從社會效應來看,為當地的環境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多切實的改善。董長征強調,用豐寧植樹項目來舉例,當地的老百姓非常歡迎我們,當年豐寧的老百姓家里門都不好開,迎面而來的都是黃沙,娶媳婦都不容易,很多人都離開家鄉外出打工。通過當地政府、豐田以及相關合作伙伴的努力,現在的豐寧已經很適合居住了,好多外出的人又都回來了。
談到“西山村項目作為示范點,今后如何將擴大影響”,董長征還表示,首先要先把這個隆化可持續發展鄉村項目因地制宜地真正做成,不只是擺pose。豐田中國在豐寧一直誠心誠意、實事求是做到現在,做了近 20 年,為當地的環境帶來了切實的改善。隆化可持續發展鄉村項目上我們也希望像豐寧植樹項目一樣,穩扎穩打的做成,并把它作為示范樣本,為中國北方農村經濟、社會、文化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,發揮其更廣泛的輻射作用。
“對于豐田而言,公益事業不只是慈善公益的概念,更是對中國的一種情感表達,是在中國發展整體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”董長征認為,豐田今后也會持之以恒推進“豐蜜行動”,不斷釀造公益的甜蜜果實,不斷地為中國社會做出貢獻。
標簽:豐田